年纪轻轻进外企?职场人用3个真相,拆穿“高福利”的谎言
上周和刚从某外企离职的朋友吃饭,他喝了口酒,说:“我在外企待了5年,以为端上了‘铁饭碗’,结果35岁被裁,投了100份简历,HR问得最多的是:你能适应996吗?”
上周和刚从某外企离职的朋友吃饭,他喝了口酒,说:“我在外企待了5年,以为端上了‘铁饭碗’,结果35岁被裁,投了100份简历,HR问得最多的是:你能适应996吗?”
说起军队文职,大家都知道工资高,本科转正能拿一万左右,硕士一万一,还有13薪。
1789年7月14日,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日记本上写下“今日无事”后安然入睡。然而就在当晚,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,引发了一场令国王措手不及的巨变。
谈起法国,人们印象里是悠闲的下午茶?数不完的假期?还是罢工游行?似乎,法国人总在享受生活,工作节奏慢得让人羡慕。可一翻开经济数据,又会让人大跌眼镜:他们人均名义GDP在2024年达到了约4.8万美元,几乎是我国的四倍。
根据胖东来发布的通告,开放对象为企业级学习参访,开放时间为每月10日、20日,每次参访人数≤15人,同一企业最多5人,收费标准是20000元/人,参访范围为胖东来产业园+天使城+时代广场。
北欧国家(瑞典、挪威、丹麦、芬兰、冰岛)常被误认为是"非意识形态"的典范,这种误解源于其表面的世俗化治理和高度社会共识。北欧并非缺乏意识形态,而是发展出一种独特、务实且高度制度化的意识形态体系——社会民主主义。
曾几何时,德国可是欧洲乃至全世界羡慕的模范生——经济强劲,福利优厚,工人下了班就能回家喝啤酒享受生活。可如今,这个曾经的“优等生”却放出了一个震撼弹:由政府顶尖经济顾问委员会正式提议,考虑把退休年龄一口气推迟到73岁。
就拿过马路这件小事来说,一段英国街头的随手拍,居然能勾起无数人对“国民素质”的集体反思——视频里英国人过马路随意散漫,红灯在人潮里像个摆设,可这场景却和二十年前我们看过的“外国故事”截然相反。
在餐饮行业的价值天平上,西贝莜面村始终站在争议的中央。一边是员工口中"堆成小山的华为手机"和"申请即给的年终奖",一边是消费者吐槽的"29元3只蒸饺"与"百元预制菜",贾国龙的经营哲学里,藏着民营企业难以兼顾的两难困境——员工福利的底气源于利润空间,而利润增长
今年9月,法国民众真的因为“社会福利”这事儿闹起来了。新华社报道,法国多地18日举行罢工和示威活动,反对政府的财政紧缩方案。共有超50万人参与罢工,其中首都巴黎约5.5万人。
“欧洲的好日子马上就到头了!”这不是危言耸听,而是当今众多经济学家的共识。曾经凭借殖民掠夺积累财富的欧洲,建立起了令人羡慕的高福利体系,如今却深陷债务危机、产业空心化和福利刚性的多重困境。
17万人涌上街头示威游行,到处打砸抢烧,目前已经有473人被捕,13名警察受伤,多地交通中断,建筑被焚。
上世纪90年代,在日本的中国人就14万,跟日本一亿多人口比,跟没存在感似的。现在倒好,翻了6倍,变成87万。每140个日本人里,就有一个中国人。东京更夸张,挤了30万华人,饭馆门口挂着“川菜”“饺子”的中文牌子,超市里有老干妈、康师傅,连办签证的中介都讲中国话
在社会大众的认知里,对体制内“高福利”的敏感以及对国企尤其是烟草行业“亏损说法”的怀疑,是两个备受关注的现象,背后有着复杂的成因与值得深入探讨的价值。
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,多数国家积极融入国际交流浪潮,而中亚的土库曼斯坦却以独特姿态吸引着世界目光。
凌晨4点的义乌小商品市场,已经热闹得像白天。拉着小推车的商家们穿梭在货架间,10元3双的袜子、5元2个的杯子、2元1包的发卡,成箱成箱地往车上搬。有个4人小团队最显眼——夫妻俩负责选品,表弟管直播,表妹做客服,去年他们靠2元店商品,在TikTok上卖出了过亿的
自己20出头就继承了400万令吉(676万人民币)的存款,6间连排房屋,却怎么也快乐不起来,甚至还丧失了活下去的动力…
德国总理默茨在联邦议会的一句实话,让整个欧洲哑口无言:“以当前的经济产出,已无力支撑现有的高福利体系。”这句话像一声闷雷,击碎了欧洲人长久以来的幻觉。
法国,曾经是欧洲的支柱之一,如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社会与政治危机。9月8日,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彻底改变了法国的政治格局,总理贝鲁所在的政府因不信任投票而一夜之间倒台。仅仅几小时后,法国总统马克龙便宣布动员8万名军警和宪兵,试图控制即将爆发的大规模骚乱。与此同